2023年36個市民生實事項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標。
1.新建學校22所、改擴建學校15所,推進10所外來工子弟學校專項治理。
37所學校全部開工建設,完成36所外來工子弟學校專項治理,其中轉公8所、關停10所(11個校區)、停招18所。
2.560所中小學校裝配空調。
560所中小學校共安裝空調38752臺,同步完成電力擴容和線路改造工作。
3.中小學校全面配備校醫和心理教師。
全市公辦中小學校配備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或保健教師的占比達100%,配備心理教師的占比達100%。
4.中小學校近視綜合防控。
改造提升70所學校教室照明,落實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每學期兩次視力監測制度,開展近視防控宣傳月、愛眼日、陽光體育提升等活動。
5.市屬博物館節假日夜間開放。
蘇州博物館、蘇州碑刻博物館、蘇州戲曲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等4家市屬博物館在法定節假日夜間延長開放至晚上8點(暑期每日延時開放至晚上9點),共接待觀眾32萬人次。
6.新增一批全民健身運動場地及設施。
新建(改建)體育公園6個,新建健身步道42.1公里,更新(新增)健身路徑200套。
7.建設一批重大衛生項目,完善市級醫療特色??企w系。
市康復醫療中心(市康復醫院)、市疾控中心新址正式啟用;市立醫院總院一期、市婦幼保健院基本建成,預計明年初陸續投用;市立醫院總院二期、市急救中心已開工建設;蘇州市立醫院東區正式掛牌蘇州市老年醫院。
8.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強化提升。
完成新建、改擴建并啟用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增建筑面積2.11萬平方米;啟動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建、改擴建:進場施工3家、預算評審階段1家、招投標階段1家;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單位的占比達45.27%,新增甲級村衛生室68家、社區醫院5家、醫聯體(??品趸行模?家,61.7%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擁有1家以上基層特色科室,74.3%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有1個以上名醫工作室(聯合病房),遴選基層優秀骨干人才725名,推選省級骨干280名。
9.建設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
位于蘇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的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建成投用,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咨詢服務,心理援助熱線總來電數10089人次,培訓心理咨詢人員4022人次,開展心理健康講座6場次。
10.90家二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實現“先診療后付費”。
開發建設“先診療后付費”支撐平臺,全市92家醫療機構上線運行。
11.長期護理保險優化升級。
長期護理定點機構管理及失能等級評估制度實現全市統一;新增18個病種納入長期護理保險保障范圍,調整長護險的繳費標準和待遇標準,延長護理服務時長;新增四個輔助器具租賃費用納入長護險基金支付范圍。實現長護險參保人數達到1138萬人,待遇享受人數累計達到11.03萬人,基金支出19.84億元,全市失能評估通過率超過80%。
12.醫保公共服務網絡建設。
累計已建、在建“15分鐘醫保服務圈”省級示范點40個、市級示范點59個,覆蓋所有鄉鎮(街道),至少提供15項醫保高頻服務事項的業務經辦或幫辦代辦服務;累計建成村(社區)醫保公共服務點1964個,實現至少6項醫保高頻服務事項的業務經辦“不出村”,輻射周邊2224個村(社區);在實現所有醫保經辦清單事項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基礎上,優化線上辦理功能,完成44項醫保高頻服務事項進駐“蘇周到”APP。
13.公益性應急救護培訓7萬人。
公益性應急救護培訓84562人,其中普及性培訓60354人、初級救護員等取證培訓24208人。
14.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2萬戶,獨居老人家庭免費安裝煙霧報警器1萬戶。
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2912戶、獨居老人家庭免費安裝煙霧報警器1萬戶。
15.新建養老機構床位1200張。
建成昆山市張浦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昆山市陽澄湖康養院、吳中區橫涇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等三家養老機構,共新建養老機構床位1438張。
16.建設百所“家門口的老年大學”。
建設166個“家門口的老年大學”項目點,實現新增各類課程1548門(項),其中“蘇周到”平臺線上資源達到100門(項)以上,建立百支1700余名專兼職教師隊伍,擴增學位8.5萬個。
17.改造提升示范性兒童關愛之家30個,建設市級示范性兒童友好社區20個。
改造提升兒童關愛之家30個,建成市級兒童友好社區27個。
18.構建殘疾人關愛體系。
建成并運營“殘疾人之家”10家,新增殘疾人托養服務870人,新增殘疾人就業3400人。
19.打造100個“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實現新增就業20萬人。
打造“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207個,新增就業21.94萬人。
20.百萬“姑蘇工匠”職業技能提升(第二期18萬人次)。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3萬人次。
21.新增青年人才公寓2萬套。
新增青年人才公寓21021套。
22.新增及改造城市綠地、公園。
新增及改造城市綠地約264.2萬平方米、城市公園10個、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252個。
23.打造35條山地森林步道。
打造山地森林步道35條。
24.城鄉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建成投用洪洞水質凈化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6萬噸/日,建成市政污水管網82公里、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50個,完成31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完成29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和100個自然村提升治理。
25.“消劣爭優”創建幸福河湖。
治理劣V類水體400條,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建成幸福河湖400條。
26.供水互聯互通提升。
供水互聯互通提升工程常熟-太倉段已具備通水條件,可新增日轉供能力10萬噸;昆山-太倉段泵站已進場施工。
27.老舊小區改造完成50個,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200臺。
改造完成城鎮老舊小區74個,建筑面積約347.48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2214戶;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217臺,其中投入使用48臺、進場施工93臺、開展前期手續辦理等(送圖審中心審批)76臺。
28.毗鄰區域一體化環境提升。
全市共排定毗鄰區域一體化環境提升整治項目84個,重點圍繞毗鄰區域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市容市貌等薄弱環節,全部完成整治提升。
29.市級特色田園鄉村、特色康居鄉村、特色康居示范區建設。
建成市級特色田園鄉村(特色精品鄉村)20個、特色康居鄉村300個、特色康居示范區5個。
30.軌道交通11號線(S1線)開通、10號線(蘇虞張段)開工建設。
軌道交通11號線(S1線)開通初期運營;軌道交通10號線(蘇虞張段)常熟先導段常熟站南端頭井圍護結構已封閉,完成土方開挖,全線工可獲批。
31.公共交通線網優化提質,新辟優化公交線路45條。
以重點響應市民日常出行需求和提升通勤、通學、旅游便捷性為目標,完成公交線路新辟51條、優化調整26條。
32.新增非機動車停車泊位5萬個、機動車公共停車泊位1.5萬個。
新增非機動車停車泊位90756個、機動車公共停車泊位16278個。
33.改造提升農貿市場50個,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30個。
改造提升農貿市場86個,實現農貿市場硬件設施和管理水平同步提升;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52個,累計涵蓋各類業態設施約3.6萬個,服務社區居民約120萬人。
34.新建、改建公共衛生間90座。
新建、改建公共衛生間101座。
35.開設青少年暑托班1500個。
開設各類青少年暑托班1661個,服務青少年超49萬人次,其中,服務困境青少年、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子女、新市民子女12.53萬人次。
36.構筑糧食安全應急保障體系。
落實地方政府原糧儲備64.5萬噸、成品糧儲備49677噸、食用植物油儲備7550噸;落實應急加工企業69家,原糧日加工能力達8962噸,食用油日加工能力達32975噸;建立市級糧油價格預警監測點20家,實現糧食量足價穩、糧油購銷情況正常;完善提升糧食批發市場7家,全市糧食批發市場全年累計交易量達163.3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