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航“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今天,《說說我們的“十四五”》系列報道迎來收官,最后一個篇章說說社會治理。
人民城市為人民。蘇州是一座常住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他們的衣食住行、平安秩序,都離不開精準高效的社會治理。面向未來,蘇州提出要打造“善治之城”,到2035年,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并走在全國前列。這個目標如何實現,我們首先來聽聽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黃建洪教授的解讀。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黃建洪認為,社會治理從根本上講是做好人民治理。在黨的領導下,走好新形勢下新時代的群眾路線,把老百姓關心的、急需要解決的最基礎的管理服務做上來,做得有內涵和質量;同時化解風險,形成社會治理共同體,把自治德治法治的內在力量釋放出來,讓社會內生力量成長。這方面蘇州都有非常好的探索,有許多經典的案例。通過智聯的手段、互聯互通的手段。真正讓老百姓便利快捷的獲得公共管理和服務。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對此,“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推動“一網通用”“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率先建成全國“數字政府”樣板城市。在這方面,蘇州工業園區可以說已經提前為我們打了個樣。
蘇州工業園區是全國智慧城市的典范,支撐它高效有序運行的是一個“超級大腦”,在蘇州工業園區,小到窨井蓋松動,大到重大活動的安保全都在它的管理之中,可以說是一屏觀全貌,一網管全區。
蘇州工業園區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閔非介紹,他們打造了一個大客流超融合的實景指揮應用系統。例如金雞湖音樂噴泉廣場面積2.8萬平方米,音樂噴泉開放的時候現場最多曾經容納超過10萬名觀眾,極易產生踩踏和人員落水的險情。當天在廣場上值班的人員,包括水上救援隊伍以及醫療急救組,他們的人員具體分布位置,甚至是救援裝備配備情況都可以在平臺上看到。掌握了這些信息以后,為制定相關的疏散計劃提供了非常直觀而科學的數據支撐。觀眾進入現場以后經過賦能的攝像頭,會自動地清點人數,選擇管控預案。
記者了解到,平臺之所以能做到超融合,是因為在這個平臺上園區31個單位、43個業務系統、1萬多路視頻監控和近2萬個物聯感知設備,匯聚起超過4億條的政務數據。,這就形成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數字底座”,有了它也就有了更多可能。
閔非介紹,目前已經達到了50多個智慧場景,比方說在機動車亂停放方面,系統會自動識別它的車牌,按照識別到的車牌會自動向車主推送移車短信。同時系統還會向車主推送附近有剩余停車位的公共停車場的信息,非常人性化。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到現場把車輛駛離,這時候就會做相關的視頻采集,作為執法依據,后期會對車主進行相關的行政處罰。
此外平臺還利用衛星遙感影像監測、無人機甚至是無人船進行聯合的創新性應用。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一旦識別到藍藻信息以后會自動生成工單,在第一時間推送給相關的處置單位。便于精準而科學的配置打撈資源到現場打撈處理,這樣在生態治理方面大大降低了處置成本。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治理智慧化。我們將迎來一個基礎更牢,水平更高,群眾更滿意的“法治蘇州”和“平安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