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I,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亚洲阿v天堂无码z2018,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網站無障礙 適老版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重大戰略 > 長江經濟帶發展

當“長三角”遇見“長江經濟帶” 能碰撞出怎樣的創新火花

來源: 江蘇新聞 發布時間: 2025-06-12 16:37:34 瀏覽量:字體:

6月7日,第七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江蘇南京召開。作為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的重要環節之一,每年的論壇都有一系列成果發布、揭牌和簽約。而在今年,有一項簽約格外引人關注——上臺簽約的嘉賓不僅有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部門負責人,還有來自貴州、四川、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長江經濟帶沿線省份的代表,11個省市共同簽署《長三角—長江經濟帶聯動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長三角的會議,為何邀請長江經濟帶沿線省份代表參加?

熟悉江蘇的朋友應該都記得,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江蘇“經濟大省要挑大梁”,賦予江蘇“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的重大使命,并指出“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協同聯動”。早在2023年舉行的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總書記就明確強調,“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更好聯動長江經濟帶、輻射全國”。所以不難看出,這次十一省市的簽約,正是江蘇作為此次長三角會議的東道主、引領帶動兩大區域踐行總書記重大要求的最新實踐。

為何要聯動發展?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重要交匯點,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承接南北,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創新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兩者協同聯動與融合發展,無疑將實現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共通,推動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同時,長三角作為發展領先區域,必將憑借長江流域的“龍頭”勢能,引領驅動長江經濟帶整體躍升。

正因如此,不少與會的科技主官們紛紛表達了協同合作的強烈意愿。比如江西省科技廳副廳長陳煒蓉就在會場開啟了“招商推介”,逐一介紹本省的龍頭企業和優勢資源,引來不少省份的合作興趣;貴州省科技廳黨組書記項長權則坦誠表示,貴州在科技創新上同與會的其他省份相比存在差距,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與先進省份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為貴州的科技創新開辟新路徑;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王昕曄則表示,這次會議是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首次舉辦科技領域的圓桌會議,希望今后能形成制度化的交流機制,為兩大國家戰略協同聯動提供支撐。

作為兩大戰略的交匯點,江蘇始終以“打頭陣”“走在前”的高度自覺,積極參與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的協同發展,總結起來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構機制。江蘇積極參與建立跨區域科技創新協同聯動機制,共同建立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機制,和上海、浙江、安徽科技部門共同簽署《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合作的框架協議》,推進建設了兩批24家長三角創新聯合體,去年我省實施長三角聯合攻關和基礎研究聯合基金項目19項,跨區域協同創新氛圍日益濃厚。二是建平臺。江蘇著力深化跨區域科技創新資源自由流動優化配置,聯合長江經濟帶沿線高校院所共建17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牽頭組建長三角種業創新實驗室聯盟,組織12家科技服務機構共同發起“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服務倡議”,去年向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共輸出技術合同2.4萬項、成交額9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49%。三是強融通。江蘇著力培植跨區域集成創新增長極,強化沿滬寧產業創新帶“主軸”功能,推動環太湖科創圈、長江口產業創新綠色發展協同區有機融入上海科創圈,南京科創圈持續帶動跨省毗鄰城市創新能級提升,汾湖高新區聯合上海青浦、浙江嘉善積極創建全國首個跨省域國家高新區,合力構筑區域創新發展增長極。

合作意愿強烈,合作基礎扎實,那么下一步要怎么做?翻看此次簽署的《長三角—長江經濟帶聯動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主要包括了六大舉措:深化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合作共建、促進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暢通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開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創新、加強跨區域協同創新合作。筆者注意到,這些舉措并不“務虛”,有很多實打實的探索。比如,協議提出“探索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機制向長江經濟帶沿線其他省(市)拓展”,這是長三角三省一市已經落實6年的聯動方法,可以說是一次先進經驗的溢出輻射;再比如,針對“長江大保護”,十一省市將“圍繞長江水生態修復、土壤污染防治和固廢資源化利用”“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這條舉措無疑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寫照。總的來看,兩大區域將以“科創+產業”為引領,突出“科技牽引、戰略協同、開放共贏、成果共享”,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量子科技、戰略新材料、綠色低碳等領域,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和深度融合。

長江奔流不息,創新潮涌不止。相信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長江經濟帶與長三角必將同心同向、攜手奮進,更顯擔當、更展作為,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主辦單位: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網站支持IPV6
網站標識碼:3205000029    蘇ICP備10219514    蘇公網安備 32050802010607號

黨政機關 黨政機關 黨政機關 黨政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