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調整方案》。根據該方案,蘇州入選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兩項國家物流樞紐。
蘇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位于太倉,依托蘇州(太倉)港區和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而建。地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交匯點,東臨長江、南接上海,擁有“港口+鐵路”雙樞紐優勢,重點建設“兩樞紐兩中心”,即服務長江經濟帶的集裝箱江海聯運樞紐、輻射“一帶一路”的公鐵水聯運樞紐、聯動長三角的航運物流運營中心、面向全球的供應鏈運作組織中心。蘇州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地處長三角地區核心位置,位于蘇州市區,設有兩個片區:東區位于工業園區,以現代物流園為主要載體,包括公共倉儲區、供應鏈物流區、國際貿易區;西區位于姑蘇區、高新區,以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高新區綜保區東區保稅物流園、傳化公路港等為主要載體,包括國際多式聯運區、保稅物流區、智慧倉配物流區。是長三角區域生產物流設施規模最大、載體能級最高、通道網絡最全、供應鏈集成最優的物流樞紐。
近年來,蘇州堅持物流樞紐、產業發展、空間規劃有機融合,科學編制建設方案,充分發揮優質資源服務能級。
一是把握政策導向,全力對上爭取。通過積極爭取,除了此次入選港口型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外,蘇州還被列入國家綜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國家糧食物流核心樞紐承載城市、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國家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等多項國家級資質載體。
二是堅持系統謀劃,強化頂層設計。印發《蘇州市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規劃(2023-2035)》《蘇州市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開創了國內物流發展和空間布局“兩規合一”的先例,明確了全市物流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此外,《蘇州市推動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即將印發實施,將為蘇州物流業發展提質降本增效再添動力。
三是暢通物流通道,優化運輸結構。構建高等級內河航運體系,全市航道通航密度全國第一;優化公路運輸通道,全市高速公路面積密度全國第五;蘇州中歐班列穩定運營十余年,連續三年發運量超500列;提升多式聯運發展水平,創成全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蘇南集裝箱公鐵水多式聯運示范工程”。
四是強化主體培育,夯實發展基礎。成立港航集團國資主體,積極發展民營物流企業,大力引進外資物流企業、總部型和平臺型物流企業等;培育壯大一批根植蘇州的“精專型”“供應鏈管理型”“綜合型”物流企業。蘇州現有省級重點物流企業69家,省級認定物流業企業技術中心24家,物流上市企業3家,4A及以上物流企業75家,創建省級示范物流園區13家,省級重點物流基地16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五是促進產業融合,創新業態模式。蘇州列入全國供應鏈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城市,張家港和物潤船聯分別入選第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業名單;4家企業入選“江蘇省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培育低空物流應用場景,全市開通吳江樞紐中心至蘇大未來校區等低空物流航線35條。
此次,蘇州成功入選港口型、生產服務型2項國家物流樞紐,將有利于蘇州建設立足江蘇、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組織樞紐,有利于增強優質資源集聚引領,進一步發揮樞紐輻射帶動作用,提高全市物流資源使用效率。此外,蘇州還將持續健全“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物流樞紐規模經濟效應,促進物流資源集聚、提高物流運行效率,推動與先進制造業、現代商貿業深度融合,引導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為重大生產力布局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