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建久安之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機制。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長江沿線各地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不斷譜寫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萬里長江,活力奔涌。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11省市外貿進出口值達14.61萬億元,創同期新高,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45.2%。
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承接南北,涵蓋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區域重大戰略,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先后四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作出系統部署,提出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機制。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規劃師 徐照明:總書記對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要按照三中全會部署,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塑造發展新動能,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沿線區域協同聯動不斷加強。
上游,重慶、四川深入推進川渝毗鄰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長江、嘉陵江、烏江等六條江河為主體的綠色生態廊道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不斷筑牢。
中游,湘鄂贛等省份穩步構建跨區域聯防聯控體系,持續開展長江及其主要支流、鄱陽湖、洞庭湖為重點的大江大湖綜合治理。
下游,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近日發布一批規劃管理領域創新成果,標志著示范區建立了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的規劃管理體制。
如今,長江干支流水質評價總體為優,水清河暢、魚翔淺底的生態圖景加速鋪展。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處處長 李萍: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強化區域協同,從生態共享、共建、共治出發,努力實現上下游、左右岸、岸上岸下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助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長江經濟帶沿江11省市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今年以來,江蘇已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部署了40項科技重大攻關項目。在南京,全國重點實驗室方陣加快建設,力爭今年底達到30家,謀劃新材料、智能電網等產業取得新突破、新進展。
在四川宜賓,當地全面布局數字經濟、新能源等主導產業,面向全球招引科學家團隊和產業領軍人才,未來3年,將每年安排科技創新資金超10億元。
四川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局長 楊璐菡: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們將堅持創新引領發展,通過一攬子人才新政、金融扶持等政策,搶抓綠色發展的先機和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堅持“區域發展一盤棋”,高質量共建共享發展成果。
長江中游,16個城市在三中全會后,就產業發展、市場一體化、民生服務等方面,明確了63項具體合作事項。在位于湖北黃岡的這個臨港產業園,目前已有30多家來自江西九江的企業入駐,累計投資超百億元,“平臺共建、信息共享、物流同網、人才互派”的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基本形成。
湖北黃岡小池濱江新區黨工委書記 商勝輝:抓好三中全會決策部署落地落實,我們要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將通過共建園區、協同招商、多式聯運等舉措,開展延鏈、補鏈和強鏈合作,共同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大潮。
按照規劃,到2025年,長江大保護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健康安瀾、生態優美、協調聯結、繁榮宜居、特色彰顯的黃金經濟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中華民族母親河將永葆生機活力,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