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近日,市政府印發《蘇州市申報國際濕地城市工作方案》,明確申報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這標志著蘇州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工作正式啟動。
暖春時節,來到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眼前所見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始建于2003年,濕地總面積673.25公頃。2015年至今,湖濱濕地年均恢復植被群落124公頃,恢復的植被群落年均吸收水中總氮450噸、總磷3.08噸,并積極為太湖水做好生態屏障。
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管理中心副主任郭露霞介紹,最初對鳥類調查的時候是146種,現在已經增加到195種,希望這個區域能夠很好地和自然和諧共生。國際濕地城市代表一個城市濕地生態保護最高成就,每3年認證一次,目前我國僅有6個城市獲此殊榮。
此次《工作方案》提出,全市將重點通過“三聚焦”,打造國際濕地城市“蘇州模式”。
一是“聚焦保護管理,筑牢生態基底”。全力加強濕地保護工作,將其納入全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管理制度,強化長江、太湖、陽澄湖等重點區域的濕地資源保護管理;全程推進濕地名錄管理,嚴格濕地用途管控,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支撐。
二是“聚焦生態技術,助推綠色發展”。加強先進理念技術引進,采用自然的解決方案開展生態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探索開展人工濕地實踐,在工業尾水提標、城鎮河道治理等領域推廣應用;加強棲息地修復,利用復層圍堰、生態浮島、多塘復合等技術,提升區域生物多樣性。
三是“聚焦和諧共生,打造綠意空間”。著力打造更多濕地生態亮點,建設濕地保護宣傳教育場所,發揮不同類型濕地的生態、旅游功能;推動形成濕地保護宣傳合力,提升市民群眾濕地保護意識;創新推出濕地與自然科普教育融合模式,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讓更多美麗蘇州保護成果惠及百姓。
蘇州目前擁有重要濕地103個,總面積374.7萬畝,占自然濕地面積的93.4%。
據了解,蘇州在國內城市中最早開始構建“天—空—地”三位一體濕地監管體系,每年對重要濕地和濕地公園開展濕地面積變化動態監測,對侵占濕地行為進行嚴格監管。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從2010年的8%提升至70.4%,居全省第一。
蘇州市濕地保護管理站站長馮育青介紹,蘇州有300多個湖泊、2萬多條河流,其實就是生長在濕地上的城市,蘇州申請“國際濕地城市”已經有很長時間的想法,我們要更好地、更有延續性地去保護好我們的濕地。